|
刘勇|金融科技运行及发展趋势发表时间:2023-08-30 15:22 一、2022年总体情况 2022年,金融科技进入缓慢增长的修正整合阶段。各国在金融科技关键底层技术上加快布局,大力发展数字金融,并高度关注数据价值的体现,对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元宇宙等领域持续加大投入;跨国合作和监管力度加强,跨境交易安全成为关注焦点。中国金融科技经过前期爆发式增长,行业法规、标准逐渐完善,产业逐步进入更加规范的发展阶段,对金融科技应用的识别、管理更加严格。金融科技不断实现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助推科技创新与核心竞争力提升。 中国金融科技继续全球领先,金融科技市场规模、投融资规模持续扩大。在政策监管端,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对金融科技各细分领域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有助于金融科技规范化发展。同时,我国金融科技实力较强的城市/省份亦加大了金融科技支持力度,采取多种措施促进金融科技发展。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金融科技的技术属性愈发凸显。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物联网设备连接数持续攀升,网络安全保障力度显著提升,为传统金融机构建立了高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各细分技术领域纷纷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国金融科技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核心驱动力,同时也提高了金融科技在业务中的渗透程度。在政策、技术和客户需求个性化等因素的促进下,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快,金融科技投入持续增加,加大技术和人员投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向。 (一)银行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2022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加大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其中,《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对银行业强化金融科技投入、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出了较高要求。 2022年股份制银行科技投入增速不断加快,科技人才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渤海银行等6家股份制银行年报显示,2022年共投入科技资金达419.4亿元,同比增加6.31%。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员数量和占比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末,光大银行科技人员3212人,占全行员工的6.75%,同比增速达36.04%。整体来看,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快,金融科技投入及占营收的比例逐年增长,金融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当前,市场需求持续改变,银行客户趋于年轻化,客户行为向线上化、个性化转变,同时,长尾客户金融需求的提升进一步加大客户对线上渠道的依赖,丰富银行的个性化服务。此外,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新市场参与者从供给端匹配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及服务。新冠疫情的暴发导致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运营成本持续承压。同时,银行传统经营模式粗犷、组织结构复杂、管理模式低效,导致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下降、客户流失率上升。在此情况下,银行需要加快推动转型,优化银行的运营模式,利用数字化手段、智能化网点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银行的运营成本,进一步提升银行发展水平。3 (二)保险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2022年,在监管政策和内生转型需求的推动下,保险业加快数智化转型,组织架构不断创新,协同化管理加速,科技应用持续深化。同时,保险行业科技投入快速上升,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保险业应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强化业务融合与协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数智化发展水平。 为应对数智化转型要求,保险行业逐步创新组织结构,设置首席数字官并成立技术研发部门,创新激励机制,更加主动地融入数智化转型进程。同时,保险业数字化体系建设从企业内部的运营管理、风险控制平台建设,逐步向外部客户服务延伸,注重交付机制的敏捷性转型,实现内外部数字化建设协同。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保险业不断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并加大技术投入开发业务中台、信息共享平台、数据云平台等专业化应用,同时探索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业务流程中。 预计2023年中国保险机构科技投入将达到546.5亿元,同比增长14.5%。从投入比例来看,中国保险行业科技投入仅占保费收入的0.75%,与同期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预计未来几年保险业金融科技投入仍将保持近15%的增长速度。艾瑞咨询. 未来,保险公司将把数字化转型提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做好战略规划,重视业务数字化转型和差异化发展。业务部门要强化业务融合与协同,引入数字化思维,形成以技术手段解决业务问题的思维能力,并与科技部门合力,共同推动业务流程数字化再造。科技部门要树立业务思维,了解业务的底层逻辑,与业务部门共同设计数字化产品的演进路径,推动业务流程优化。《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建立能够快速响应需求的敏捷研发运维体系,积极引入研发运维一体化工具,建设企业级一站式研发协同平台。因此,中小型保险公司要加强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强化资源投入、优化人才结构,建立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证券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2022年以来,央行、证监会等发布多项政策,强化金融科技赋能,推动证券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2022年1月,《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提出,运用“数据+技术”打造数字化劳动力,实现全价值链、全要素优化配置,培育技术先进、研发敏捷、渠道融合、决策精准、运营高效的创新发展动能,构建以用户、场景为中心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数字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4月,《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强化科技监管赋能,抓紧推进监管系统建设,提高非现场监测的及时性、有效性,增强从苗头性、系统性角度发现问题的能力。2022年6月,《私募投资基金电子合同业务管理办法(试行)》提出,从事电子合同服务业务的机构具备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设施和管理制度,能够有效防止数据外泄和外部非法入侵。 近年来,证券业数智化转型的重心逐步由零售经纪业务扩展到中后台业务领域,证券公司信息科技投入逐年增加,推动证券公司持续降本增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证券业数智化的投入稳定增长。2022年,中金公司、东北证券、广发证券、华泰证券等11家券商金融科技投入同比增长超过20%,其中东北证券金融科技投入增长达到75%。在金融科技投入金额方面有7家上市券商投入超10亿元,其中华泰证券2022年金融科技投入高达27.2亿元。2022年证券行业的金融科技平均投入金额占平均营业收入的比重接近6%,其中华泰证券、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等头部券商已远超6%。证券行业的金融科技人才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华泰证券、中金公司、中信证券、招商证券以及中信建投金融科技人员已超千人,2022年金融科技人才数量平均增加50名,其中中信证券新增322名居首位,其次是东方证券、中金公司、广发证券,分别为242、181、135名,金融科技人才的员工占比不断增加。 未来,证券业应进一步强调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强化金融科技在业务流程优化、金融产品设计、金融交易等过程中的应用,增进管理人员对前沿技术的了解,健全创新激励机制,将数字化转型的意识灌输给公司全体人员,并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合作的方式,持续创新数字化转型理念。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助力证券公司提升底层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战略的驱动和金融科技的应用将强化证券公司智能投研能力,提升对底层资产的筛选能力,构建资管竞争力,同时实现为客户提供陪伴式服务,挖掘长尾客户价值,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资产服务。 (四)信托业数字化发展情况 信托业是我国最大的非标投资行业,近年来国内出台的政策要求信托行业回归本源,压降信托“通道”业务规模,推动信托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开拓多样化的产品渠道和服务范围,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强化对底层资产的管理。在政策推动下,信托业逐步向客户服务转型,对信托公司智能化投研能力、智能风控水平、在线服务能力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资产端,为强化对风险的管控,信托行业需要有效挖掘重点项目,并做好过程管理和后续服务。信托行业亟须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一个覆盖资产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尽职管理体系。因而,信托行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较大。通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将获客方式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可以实现精准获客和营销,降低获客成本。同时,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实现智能风控、客户体验优化、为客户提供个性化资产配置方案等,提升信托公司的核心市场竞争力。 目前,信托业利用金融科技手段,逐步朝资产管理、服务信托、私募投行等方向转型,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信托产品是非标产品,在投资研究、产品设计、清算运营等方面,与标品有较大区别,对科技应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信托业需要通过强化金融科技应用,进一步提升业务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强化资产管理能力,满足客户的财富保障与传承、资产配置等需求。信托公司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其业务管理、资金清算、风险控制等平台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满足客户个性化的资产配置需求,提高运营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财产保障、传承、分配等服务。同时,金融科技的应用有助于信托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加定制化的服务,实现客户服务“千人千面”,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二、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趋势 (一)金融业数字化将从“量变”走向“质变” 随着金融科技不断更新迭代,数据的互联互通机制逐步完善,创新共赢将突破地域、行业、社会限制,造就科技共享、利益共分的金融科技新时代。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进入由“量变”到“质变”的新阶段,智慧金融、元宇宙金融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与此同时,“技术+金融”的深度融合,将重塑金融服务模式——由“在线”的单项业务模式转向以用户、场景为中心的沉浸式“在场”服务模式。 (二)数字技术的融合发展,将加速带动上层业务深度融合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深入挖掘,融合效应更加明显,“ABCDI”逐渐转化为“A×B×C×D×I”,技术的创新乘数效应取代各项技术的单点突破。同时,随着技术融合的加快,下游金融应用场景会不断拓宽,用户管理、产品定价、渠道营销、运营模式等业务场景将发生重大变革,金融科技生态会更加完善。 (三)跨链互通与隐私计算的融合发展,为实现数据的价值提供路径 针对当前阶段不同机构、不同行业独立建设区块链而形成新的“数据孤岛”的问题,跨链互操作技术成为下一阶段区块链研发的重点方向。当前,各链普遍存在的技术路线和标准差异,要求在技术选型、接口支持和隐私保护等方面制定相互兼容、扩充性好的标准,打通割裂的区块链系统,解决链下、链间以及应用间的数据互联互通问题。在互通过程中,为保证数据互通时数据资产能够安全有效地流通和共享,需要进一步借助隐私计算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进行融合可以整合双方的优势,在提供隐私保护的同时增加数据的可用性,真正实现数据的价值。 (四)元宇宙将为金融行业创新发展带来新的突破口 当前,金融机构之间服务和产品同质化严重,在机构纷纷寻求发展各自优势的努力中,元宇宙将成为企业脱颖而出的一把“利器”。从场景、互动到消费,元宇宙在场景上的叙事能力将发挥作用,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大模型技术将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主动性和互动性。虚实结合的空间构造支持打造虚拟金融中心,沉浸式环境将提升金融机构获取客户与推销产品的效果。 (五)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建设多方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体系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指引》,强调加强金融科技伦理建设,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制度规范与自我约束相结合原则,健全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一方面,加快建立与金融体系相适应的主体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在数据安全、个人隐私保护、消费者权益、技术应用风险以及价值共享等方面的监督与管理,探索多方参与的金融科技伦理制度规则和治理体系。 (六)数字技术全方位赋能绿色金融 数字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全方位运用,将更好地服务于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金融服务业务线上化、智能化,优化场景应用,同时推动科技金融精准融资、加速资本高效对接,并对环境效益和转型风险进行监测分析。未来,随着技术手段的丰富和应用融合的深化,对数字技术和绿色金融场景融合的探索将进一步扩大,形成数字科技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显著降低金融机构的绿色识别和风险管理成本。 本文转自微信公共号: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声明:本文文字转载、图片收集自网络,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