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内人士共话“以负责任AI引领金融大模型创新”发表时间:2024-04-26 10:22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如何以负责任AI引领金融大模型创新成为研究与实践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日前,2024金融科技青年学者春季研讨会在苏州举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做出深刻解读。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智慧治理学院和腾讯研究院联合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江南学术交流中心、金融科技50人论坛共同承办。 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党委书记伍聪认为,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我们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拥抱人机共生带来的新领域和新机遇。 腾讯研究院副院长、金融科技50人青年论坛首席召集人杜晓宇说,人工智能发展正处于第四次浪潮。此次浪潮的到来是基于算力和数据指数化的突破性发展,以及随着大模型的出现伴生的涌现能力。他提到,从今年开始,大模型很可能进入行业应用的重要转换点,行业大模型会成为人工智能+战略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金融行业。未来,要在风险防控的前提下探索大模型如何为金融注入新的能力、新的场景与新的模式,实现更快的技术迭代,重塑金融服务体验。随后,腾讯云智能商业化中心金融业务负责人周为洲对当前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应用及其在各行各业中的实际落地进行了详细介绍。 会上,《智慧治理:全球动态与中国经验》最新学术成果正式对外发布。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陈强远谈到,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的进步,传统治理正逐步演变为智慧治理。“这种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治理效率,但同时也引出了智慧治理的底层逻辑、技术支撑、法律边界等一系列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在研讨环节,苏州银行大数据管理部总经理张振兴介绍了大模型对银行业业务的影响。他提到,AI大模型的特点可以总结为“三大一快”,即大算力、大数据、大算法,且通用能力强,能快速赋能业务应用。大模型对银行业务的影响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改善客户体验。大模型辅助建立智能客服知识库,提供更加专业准确的解决方案,还能利用大模型分析客户行为,精准推送相关金融产品。二是提升办公效率。利用大模型实现智慧办公和流程自动化。三是加速产品创新。利用大模型提升一线开发员工编码效率和质量;基于大模型的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推荐,并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四是加强风险管控。利用大模型技术实现精准识别欺诈行为,信用评估革新,风险管理智能化,并帮助合规性检查。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陈楚仪介绍了金融大模型在行业中的应用场景。金融行业在大模型应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各大银行和证券机构已陆续将大模型引入客服、投研和代码生成等领域,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如彭博社利用垂直大模型辅助生成内部金融资讯和金融信息;高盛也利用AI大模型来辅助软件开发。国内的银行、投资、保险等机构也非常期待利用大模型的能力来提升服务个性化和效率,基于对客户画像的认知快速输出匹配需求的方案,提升办公协同的效率。达到该效果的前提是具有高质量的金融训练数据集。 睿格钛氪(北京)技术有限公司CEO杜宁,苏州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徐涛,西交利物浦大学产业家学院、和谐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晓明,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许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徐星美等分别作研讨交流。与会专家就如何推动政产学研用进一步合作,进行了实质性的探讨。 本文转自网站:中国金融新闻网 声明:本文文字转载、图片收集自网络,若文章、图片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 |